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客户咨询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86-716-2263156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产业优势面临“真空期” 须优化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10-08-26

 

产业优势面临“真空期” 须优化转型路径
    中国汽车产品将继续领涨全球 造船业竞争力进入世界三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22日在北京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蓝皮书指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一路走强,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
    蓝皮书指出,我国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如果应对不当,将面临产业竞争优势断档的风险,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下会失去竞争力,新的具有优势的产业一时难以形成,在竞争优势上形成一个“真空期”。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地区业已显现的竞争优势断档风险,防止由局部断档演化成全局性断档,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一项最艰巨的任务。
    为此,蓝皮书建议,增长方式转变要优化节奏和路径,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要加大传统优势行业关键技术的开发,防止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下滑,避免竞争优势转型病。其次,要加大对未来关键性引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开发,选择一批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进行扶持、引导,尤其要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未来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的发现机制建设。最后,要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力度。
蓝皮书还就各行业的现状、竞争力进行分析。
    蓝皮书预测:“中国作为2009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将在2010年继续领涨全球车市。”蓝皮书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56800万吨,居世界第一;是排名前五的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粗钢产量之和的2.2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
    从粗钢产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比较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等方面看,中国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蓝皮书还指出,煤炭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成品油市场将有所提升。
    预计中国能源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煤炭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但在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预计2010年随着经济回暖,能源生产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造船工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强。”蓝皮书表示。从1994年到2000年,中国造船业排名一直位列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份额一直在4%到7%徘徊,而日、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30%,中国排在第三位;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提升到世界市场份额的17%;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582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20460万载重吨,分別占世界市场份额29.5%、37.7%和35.5%。中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续6年保持快速增长,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关闭本页]